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治痈肿疔毒,瘰疬眼瘜。”
价 格
野菊花为菊科植物山菊的头状花序,喜凉爽湿润气候,耐寒,以土层深厚、疏松肥沃、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栽培为宜,
穴内撒施石灰消毒。秋、冬二季花初开放时采摘,晒干,或蒸后晒干。
《本草汇言》记载:“破血疏肝,解疔散毒。主妇人腹内宿血,解天行火毒丹疔。洗疮疥,又能祛风杀虫。”
【性味】 味苦、辛,性微寒。
【归经】 归肝、心经。
干燥的头状花序呈扁球形,雌性,淡黄色,皱缩卷曲;中央为管状花,两性,长3~4毫米,黄色,顶端5裂,
子房棕黄色,不具冠毛;底部有总苞,由20~25枚苞片组成,作覆瓦状排列成4层,苞片卵形或披针形,枯
黄色,边缘膜质;各花均着生于半球状的花托上。味苦,继之有清凉感。
真品野菊花:呈类球形,直径0.3~1cm,棕黄色。总苞由4~5层苞片组成,外层苞片卵形或条形,外表面中部
灰绿色或淡棕色,通常被有白毛,边缘膜质;内层苞片长椭圆形,膜质,外表面无毛,总苞基部有的残留
总花梗;舌状花1轮,黄色,皱缩卷曲;管状花多数,深黄色。体轻。气芳香,味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