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皮肤热毒,恶疮疽痔,湿痹,下乳汁。”
价 格
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的干燥根。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须根及泥沙,晒干。
生于山坡丘陵地、松林下或桦木林下、海拔390-2700米。
《本草经疏》记载:“漏芦,苦能下泄,咸能软坚,寒能除热,寒而通利之药也。故主皮肤热,恶疮疽痔,湿痹,下乳汁。”
【性味】 味苦,性寒。
【归经】 归胃,大肠,肝经。
呈圆锥形或扁片块状,多扭曲,长短不一,表面暗棕色、灰褐色或黑褐色,粗糙,具纵沟及菱形的网状裂隙;
外层易剥落,根头部膨大,有残茎及鳞片状叶基,顶端有灰白色绒毛;体轻,质脆,易折断,断面不整齐,
灰黄色,有裂隙,中心有的呈星状裂隙,灰黑色或棕黑色。气特异,味微苦。
暂无商品咨询!您可提交咨询,我们将详细为您解答!
漏芦主要有两种:1.祁州漏芦: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的干燥根。主要特征有四:一是根呈倒圆锥形,老根裂成
较大的块片状;二是深棕色、极粗糙,有菱形网状裂纹;三是根头稍膨大,顶端有众多白色茸毛;四是质轻脆,
断面有裂隙,气特异,有败油气,味微苦。2.禹州漏芦:为菊种植物蓝刺头的干燥根。禹州漏芦为圆柱形、土
棕色、具纵皱;根头稍膨大,顶端有许多棕丝状物,故有“漏芦戴斗笠”的俗谚;质坚韧,断面纤维状,有黄白色
与黑色相间的放射状条纹,气无,味微涩。